制革工业废水处理技术--污水来源
皮革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,但它实际上只能使20%的原料皮转化为可出售的皮革,其余的则形成污 染物或副产品,而且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诸如盐等多种化工原料和助剂,导致制革废水的成分相当复杂,含有酸、碱、盐、染料、单宁、硫化物、铬、糖、氨氮、油脂等多种物质。因此,制革废水的处理也是目前工业废水处理的难点之一。
据统计,全球每年牛皮、羊皮、猪皮生产量约8*10^6t,制革每年所用各种化学药剂约4*10^6t,产生3*10^6t废水、8*1O^6t固废和脱水污泥。同时制革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盐类。在我国,每加工生产1t原料皮革,所产生的废水约为50-150t,每年制革工业要向环境排放废水达8*10^7t以上,约占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0.3%。皮革工业万元产值排污量在轻工行业居第3位,仅次于造纸和酿造行业。
目前,国内共有规模的制革企业有2300多家,但是对于废水进行不同程度处理的仅有200家左右。这些废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,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。河南、河北、浙江等地的一些制革密集地,地下水己遭受污染,对生态环境、当地居民健康等构成了威胁。
制革工业废水的来源
- 工艺流程
制革所用的原料是动物的皮,主要是牛皮、猪皮和羊皮。工业上,原料皮常称生皮,成品革常称熟革。生皮极易腐烂,熟革经久耐用。皮革可分为重革和轻革两大类。重革指较大张和较厚实的皮革,轻革则相反。例如,做鞋底的底革是重革,做鞋面的面革是轻革。
制革过程包括准备、鞣质和整理三个工段,每个工段各有若干工序,制革生产工艺依皮革品种不同而异,图8-1所示为重革和轻革的一般生产流程,准备工段包括浸水、浸灰、脱毛、刨皮、脱灰、软化、浸酸等工序,目的是准备半制品。鞣质工段是用鞣料处理裸皮,使皮的蛋白质纤维与鞣料结合,将裸皮制成熟革。裸皮干时坚硬,遇水易腐烂;而熟革柔韧,且具有抗水、微生物及化学药品的侵蚀能力,经久耐用。鞣制工段包括鞣制(铬鞣或植物鞣)、削匀、复鞣和中和水洗等工序。整理工序是把鞣制好的皮革进行机械加工,如平展、干燥、回湿、拉软、张钉、净面、涂饰、打光等,以增进其物理机械性能及感观性能,如色泽、手感、光洁度和坚实度等。
- 废水来源
皮革加工是以动物皮为原料,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完成的。在这一过程中,大量的蛋白质、脂肪转移到废水、废渣中。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化工原料,如酸、碱、盐、硫化钠、石灰、铬鞣剂、加脂剂、染料等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废水之中。制革各个工序产生的废水及主要成分参见表。
制革各工序产生的废水及主要成分
工序 |
加工材料 |
作用 |
废水成分 |
浸水 |
渗透剂、防腐剂 |
使皮恢复鲜皮状态 |
血、水渗性蛋白、盐、渗透剂 |
脱脂 |
脱脂剂、表面活性剂 |
去除皮表面及肉部油脂 |
表面活性剂、蛋白质、盐 |
脱毛浸灰 |
石灰、硫化钠 |
去掉表皮及毛,并松散胶原纤维及皮膨胀 |
硫化钠、石灰、硫氢化钠、蛋白质、毛、油脂 |
水洗 |
- |
洗掉表面的灰 |
硫化钠、石灰、硫氢化钠、蛋白质、毛、油脂 |
片皮 |
- |
分层 |
皮块 |
灰皮水洗 |
- |
洗掉表面灰 |
皮块 |
脱灰 |
铵盐、无机酸 |
脱去皮肉外部灰、中和裸皮 |
铵盐、钙盐、蛋白质 |
软化及水洗 |
酶及助剂 |
皮身软化,降低皮温 |
酶及蛋白质 |
浸酸 |
无机酸、有机酸、食盐 |
对鞣皮酸化 |
无机酸、有机酸、食盐 |
鞣质 |
碳酸氢钠、铬粉及助剂 |
使胶原稳定 |
铬盐、碳酸钠、硫酸钠 |
水洗 |
- |
- |
铬盐、碳酸钠、硫酸钠 |
中和水洗 |
醋酸钠、碳酸氢钠 |
中和酸性皮 |
中性盐 |
染色加脂 |
燃料、加脂剂、有机酸及复鞣剂 |
上色,并使革柔软丰满 |
染料、油脂、有机酸及复鞣剂 |
水洗 |
- |
- |
染料、油脂、有机酸及复鞣剂 |
虽然制革的原料皮与成品革种类不同,生产工艺和使用的化工原料也有所不同,但各种制革废水的组分大致相同,均由下列几种废水组成:含有高浓度氯化物的原皮洗涤水及浸酸废水;含石灰、硫化钠的强碱性脱毛浸灰废水;含三价铬鞣蓝色铬鞣废水;含儿茶酸和没食子酸的茶褐色植鞣废水;含油脂及其皂化物的脱脂废水;各种颜色的加脂染色废水;成分、性质和pH完全不同的各工序的洗涤废水。
巩义市泰和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聚合氯化铝、聚合氯化铝铁、碱式氯化铝、硫酸铝、硫酸亚铁、聚合氯化铝铁、三氯化铁、硫酸铁、各种无机盐类絮凝剂、无机铁盐、铝盐、助凝剂聚丙烯酰胺等净水药剂的专业厂家。
|